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發布《赤蘚糖醇的科學共識》
本報訊 (實習記者 解 磊) 近年來,食品科技界和產業界一直在為實現“減糖”目標努力,很多甜味劑被廣泛應用于食品加工中。其中,赤蘚糖醇作為甜味劑的典型代表之一備受關注。目前,赤蘚糖醇產業發展迅猛,其被廣泛應用于烘培食品、餐桌甜味料、飲料、糖果等生產加工過程中,是滿足消費者享受“甜蜜”的選擇之一。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邀請包括院士在內的食品科學等領域權威專家,在綜合分析赤蘚糖醇國內外研究與應用現狀的基礎上,經過多次討論與完善,撰寫完成了《赤蘚糖醇的科學共識》(以下簡稱《共識》),并于近日發布。
《共識》指出,赤蘚糖醇是一種天然存在的物質,具有特定的理化和代謝特性。低能量與特殊代謝途徑是赤蘚糖醇代謝特性之一,而且代謝途徑與胰島素無關,不會引起血糖波動,攝入赤蘚糖醇不會影響肥胖患者的腸道葡萄糖吸收。腸道耐受性好是赤蘚糖醇的另一特性,與其它糖醇相比,赤蘚糖醇的最大非致瀉劑量明顯高于其它糖醇,此外過量攝入糖醇引起的腹瀉并不是一種疾病,而是對腸腔中緩慢吸收碳水化合物的簡單滲透反應,隨著持續食用,多數人會對糖醇產生一定程度的耐受性,相關胃腸癥狀也會減弱或消失。此外,赤蘚糖醇在口腔保護方面也有積極意義。
《共識》表示,赤蘚糖醇的工業化生產目前以微生物發酵法為主,產業發展迅速。隨著相關研究與應用的不斷深入,赤蘚糖醇的需求量持續增長。據預測,未來5年全球赤蘚糖醇需求量將以20.3%的年均復合增長率進一步增長,到2025年,達到約48.9萬噸。
《共識》認為,赤蘚糖醇的安全性受到廣泛認可,多國已批準在食品中使用。多項體外、體內動物實驗研究和人體臨床研究對赤蘚糖醇的安全性進行了評估,尚沒有證據表明赤蘚糖醇在當前使用條件下會對健康產生任何不良影響。目前,赤蘚糖醇已通過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歐盟食品科學委員會、澳大利亞新西蘭食品標準局等國際權威組織和多國監管部門的安全性評估,可作為食品添加劑應用于生產中。
《共識》還表示,我國已構建赤蘚糖醇生產和使用標準體系,允許在食品中按生產需要適量使用。
此外,撰寫文章的專家團隊還提出三點建議:進一步深化赤蘚糖醇生產、應用、安全性等方面的科學研究;加強行業自律,合理使用赤蘚糖醇;開展科普宣傳,提升消費者對赤蘚糖醇的認知。
《赤蘚糖醇的科學共識》的發布,對引導行業科學認識、企業規范使用、公眾合理消費赤蘚糖醇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有助于推動含赤蘚糖醇食品的創新發展。
消費日報網版權及免責聲明:
1. 凡本網注明“來源:消費日報網” 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消費日報網。如轉載,須注明“來源:消費日報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 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消費日報網)”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消費日報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消費日報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措施。
4. 消費日報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5. 基于技術和不可預見的原因而導致的服務中斷,或者因用戶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損失,消費日報網不負責任。
6.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
7. 聯系郵箱:xfrbw218@163.com  電話:010-67637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