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底,進入河南省唐河縣古城鄉,隨處可見打好捆的秸稈整齊地擺放著,他們將被統一送進畜牧飼料場、食用菌種植基地、供熱電廠等地方,進行再利用。
早在秋收之前,古城鄉農業中心就主動與秸稈收儲企業、種植大戶、合作社等農業經營主體對接,積極動員群眾秸稈打捆回收,對秸稈進行統一收集、儲存、運輸,推動秸稈“應收盡收、應離盡離”。
村民王曉(化名)望著自家干凈的三畝地,高興地說:“以前每到麥秋季節,地里就堆積大量的秸稈,村里人圖省事,光想著一把火燒了當肥料用,誰知道小秸稈還能賣錢?”
針對以往村民焚燒秸稈難禁的情況,古城鄉未雨綢繆,采取了“疏”和“堵”兩種方法,一方面積極聯系,把秸稈變成“錢”,讓農民舍不得再燒;另一方面,積極采取有力措施,讓農民“不能燒?!边@就是通過“技防+人防+綜合利用”的工作舉措,織密秸稈禁燒“防護網”。
抽調多名機關同志24小時輪流值守在“藍天衛士”值班室,充分發揮天眼作用,利用現代化管理手段和全鄉網格化快速反應機制,確保每一起報警都能及時發現并在最短時間內得到妥善處理。
除了發揮技防的作用,該鄉農業中心人員每天不間斷地開著宣傳車到各村邊巡邏,邊宣傳秸稈再利用的好處;同時各行政村成立秸稈禁燒巡邏隊,由各村村干部、網格員、志愿者組成,每天不定時對全村范圍進行巡查,一旦發現露天焚燒秸稈行為及時制止、撲滅,形成鄉村聯動、齊抓共管的局面。
目前,古城鄉已經打捆秸稈12000余畝,不僅從源頭上解決了玉米秸稈綜合利用問題,而且解決了焚燒秸稈的問題,實現了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雙贏。
據了解,唐河縣所屬鄉(鎮)都采取了類似的辦法,全縣禁燒工作正在有條不紊地開展。(谷利 文/圖)
消費日報網版權及免責聲明:
1. 凡本網注明“來源:消費日報網” 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消費日報網。如轉載,須注明“來源:消費日報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 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消費日報網)”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消費日報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消費日報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措施。
4. 消費日報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5. 基于技術和不可預見的原因而導致的服務中斷,或者因用戶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損失,消費日報網不負責任。
6.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
7. 聯系郵箱:xfrbw218@163.com  電話:010-67637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