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日報網 > 深度解析

直播銷售套路更新

“開窯砸盞”是真實惠還是智商稅?

時間:2022-09-15 10:34:18 來源:消費日報

  消費日報訊 (記者 賈淘文 文/攝)近年來,隨著以宋朝歷史和文化為背景的電視劇持續熱播,宋人優雅、精致的生活方式俘獲了不少年輕觀眾的心。建盞作為宋代斗茶活動中經典的茶器,也成為不少消費者競相選購的“網紅產品”。

  一時間,電商平臺上銷售建盞的直播日漸火爆。其中,“開窯砸盞”的直播形式,以類似于“開盲盒”的營銷模式,吸引了眾多網友的關注。直播中,隨著主播手起錘落,一只只建盞被砸成了碎片,從視覺、聽覺上給網友帶來了巨大的沖擊力。

  “開窯砸盞”究竟是真實惠還是智商稅?記者在日前召開的第二屆中國工藝美術博覽會上,向多家展團的參展商和參展大師進行了采訪與求證。

  直播間狂掄“護寶錘”

  日前,記者登錄某電商平臺看到以“開窯砸盞”為營銷噱頭的直播非?;鸨?。直播間現場堆積了大量的碎瓷片,兩位主播直接坐在碎瓷片堆積的小山上進行現場直播,一只只五顏六色的茶盞在兩個主播一陣陣驚呼中像“開盲盒”一樣不斷地從匣缽中取出,其中不僅有建陽建盞,還有德化白瓷、龍泉青瓷、禹州鈞瓷、景德鎮青花、琺瑯描金瓷……令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

  記者發現,這種直播基本都是采用二人對播的形式,助手負責撬開匣缽亮出茶盞,主播負責現場鑒定,拿到茶盞會快速地直接指出茶盞的瑕疵之處,如縮釉、粘底、變形、裂紋等問題,并做出“免費送”或者是“直接砸”的指示。

  記者通過視頻看到,有些茶盞并沒有明顯瑕疵,主播卻指示助手直接砸碎。直播中不少網友刷屏表示“真可惜”“送我吧”“別砸了”……主播卻表示:“任何一個微小的瑕疵都不可能流入市場,這是一種‘大師精神’與‘工匠精神’,我們要做的就是把最完美的‘藝術品’呈現在消費者面前?!辈簧倬W友對此以贊賞、點贊、“666”持續刷屏。

  在另一個直播間,主播變身為陶瓷專家,不斷地向消費者“輸出”如何鑒賞建盞,介紹建盞的工藝特色及產品特色,以及精品茶盞的評判標準。隨后,在開匣缽的過程中,如果遇到和主播描述相符的“珍品”茶盞,便被認定為精品“窯寶”。直播中記者看到,一款閃爍著七彩光澤,并鑲嵌“24K”黃金鳥頭裝飾的茶盞,被主播命名為“七彩孔雀”,并解釋其屬于“博物館級”的典藏珍品,市場價格萬元以上,今天只賣199元,并且只有一只,先到先得。但是,記者從商品購買鏈接中卻看到,該茶盞的實際上架數量為20件。記者在直播間多次向主播留言詢問:“明明是一件‘珍品’,為什么上架20件?”但并未得到主播回應,留言也瞬間被刷屏淹沒。

  記者隨后進入該店鋪買家評論區看到,直播中熱銷的幾款“珍品”建盞,月銷量竟達到了近千件,有些爆款建盞的銷量甚至超過一萬件。

  瑕疵品都要砸了嗎?

  在采訪中,一位省級陶瓷工藝美術大師首先向記者解釋了什么叫瑕疵品?!霸谔沾傻臒爝^程中,不管是采用何種工藝,都會或多或少出現瑕疵品,電燒的成品率在60%—85%,真正龍窯柴燒的成品率在20%—60%之間。因此,在產區會出現大量的瑕疵品。瑕疵品中包括了殘次品和微瑕品。殘次品就是完全失去實用價值的產品,比如開裂、炸裂、變形、粘連的瓷器。而微瑕品,顧名思義就是在不影響正常使用的前提下,瓷器在燒制中出現的細微瑕疵。比如,茶壺的把手和壺嘴輕微的歪斜、瓷土和釉水中存在礦物質而產生的黑點、泥料受熱不均出現的顏色深淺不一、部件銜接部分出現的細小裂痕、口部輕微的變形、釉面收縮出現的坑洞等,都是一些不影響日常使用的細微瑕疵?!痹摯髱熣f道。

  對于砸盞這件事,該大師對記者說:“砸盞這個事,在古代的官窯比較普遍,皇家御窯生產的瓷器,挑出來的殘次品都要砸碎,因為在封建社會任何人都不能使用御窯瓷器?,F在砸盞的情況比較少,除非是一些特別知名的工藝大師,為了保證自己作品的市場價值,會銷毀不好的產品。但大多數的窯口出現的殘次品是不會直接砸碎的,即便是完全變形開裂的殘次品,也還具有其他使用功能。比如,用于室內裝修裝飾、用作綠植的花盆、放在魚缸里作為擺件,甚至喂貓喂鳥的器物,都是物盡其用,并不會全部砸碎。畢竟燒制建盞是需要成本投入的,直播中所說的龍窯柴燒,燒制一窯僅僅是作為燃料的松木和松根就要花費萬元以上,因此每一件燒出來的建盞都是要核算成本的?!?/p>

  從事茶具銷售的主播小祥,在某電商平臺經營微瑕茶具已經有三年的時間,在直播中他經常重復的話就是“微瑕品不影響使用”“便宜又實惠”。小祥在接受記者電話采訪時表示,微瑕的瓷器并不會影響日常使用,一些瑕疵比較大的產品還可以通過后期的二次打磨進行修正,但價格卻相當于完美級別產品的1折—3折左右,非常具有性價比?!皫讉€芝麻大小的黑點,一個螞蟻大小的裂紋,能影響到你喝水嗎?不能!茶道說到底,不就是心平氣和地倒茶嘛!”

  采訪中,一位參展大師向記者透露:“在我們這個行業,很多大師日常使用的茶盞,就是自己窯口燒制出的微瑕品。這些瑕疵的茶盞,通過茶水的滋潤和日常的使用,依舊可以呈現出彩虹一樣的光澤與油潤細膩的玉質感。在創作者的眼中,每一件瓷器都像是自己的孩子,每一件瓷器都包含了天時地利人和的共同孕育。珍惜每一件瓷器,發現殘缺中的美,從殘缺中總結、提升自身的工藝技能,這才是真正‘陶瓷人’的匠人精神?!?/p>

  線上謹慎購買名貴瓷器

  記者在某電商平臺對于“開窯砸盞”的直播形式向官方客服進行咨詢。該平臺客服答復稱:“如果消費者受到消費欺詐可以通過平臺積極維權,平臺也會對商家進行相應的懲處。但是,目前僅憑直播的銷售形式,還不能明確判斷商家是否涉嫌消費欺詐和直播違規?!?/p>

  采訪中,一位大師表示,“開窯砸盞”這種直播在當地都是公司化運營的,直播運營和建盞燒制屬于兩個行業門類,“正門”和“偏門”井水不犯河水,各干各的?!半m然人家賣貨用了套路,但是也沒違法,我們行業內部即便對這種事情嗤之以鼻,但也沒有理由對人家的直播活動進行干預?!?/p>

  栢舟律師事務所律師孫發耀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如果商家銷售的陶瓷產品存在以次充好、以假亂真的行為,就已經涉嫌消費欺詐。同時,孫發耀提醒消費者,在網購中應盡量保存交易記錄等相關證據,有利于更有效地進行維權。消費者如果遇到消費欺詐的行為應主動維權,積極保護自身的消費權益不被侵害,也可以通過電商平臺投訴,撥打相關部門維權電話進行投訴或直接向當地消費者協會投訴。如果涉及重大財產損失,或者是投訴反饋結果不滿意,消費者還可以通過民事訴訟、網上報案的形式進行維權。

  有業內人士表示,消費者通過線上渠道購買貴重瓷器和藝術品的時候一定要慎重?!耙驗榇蠖鄶堤沾僧a品不具有明確的價值判斷依據,不像貴金屬和寶玉石產品,可以通過正規的鑒定渠道,獲得作為消費權益維護的直觀依據。陶瓷藝術品的溢價率往往取決于消費人群對于產品價值的個人認知。一件瓷器在收藏家眼中可能是舉世罕見的絕世珍品,也可以是普通百姓家里喂雞的食盆。茶盞的工藝價值和市場價值需要綜合的評判,甚至不同的鑒定機構的鑒定結論都不一致。因此,傳統消費認知中的‘真假貴賤’,在很多藝術品消費的領域里是不成立的,一旦遇到消費欺詐,后續的維權、鑒定、估價、舉證都非常復雜?!痹撊耸勘硎?。

  是真實惠還是智商稅?

  消費者在“開窯砸盞”的直播間購買建盞,究竟是真實惠,還是智商稅?

  在日前結束的第二屆中國工藝美術博覽會上,記者帶著這個問題向多個陶瓷產區的參展商和多位省、市級工藝美術大師進行現場求證。

  采訪中,記者發現“開窯砸盞”這種直播形式,在業內早已成為了“不公開的秘密”。一位參展工坊的負責人激動地對記者說:“那些東西和我們建陽建盞根本沒有關系,和龍窯柴燒也沒關系!”

  一位省級陶瓷大師從陶瓷燒制工藝的角度,對于“開窯砸盞”提出了質疑。他表示:“首先,消費者要明白,精品建盞的成品率極低,不可能在網上批量銷售。第二,任何一種瓷器品類都需要不同的燒制工藝,直播中一套匣缽中既有青瓷又有黑瓷還有青花瓷,這是現有瓷器燒制工藝所不能達到的。就比如,一個鍋里不可能同時煮出幾個口味的食品,不同食材成熟的時間也是不一樣的。第三,有些瓷器的燒制工藝需要進行多次燒制和加工,直播中那些帶金銀裝飾、套色五彩、琺瑯鑲嵌的絕對不會是一次燒成的。第四,龍窯柴燒是最原始的陶瓷燒造技藝,出窯的產品顏色溫潤古樸,而那些明晃晃的純金色、鏡面五彩色的瓷器,是龍窯柴燒工藝不可能實現的,如果有的話,那這位匠人絕對可以稱得上‘世界級’甚至是‘宇宙級’的陶瓷燒造大師了?!?/p>

  那么,直播中砸的盞究竟是哪里來的?在記者再三追問下,一位參展商透露了直播中的茶盞來源?!爸辈ブ斜辉业牟璞K大多數是從德化各大陶瓷工廠,以每只0.2元至1元的價格,批量收購來的瑕疵日用瓷。以一場直播砸500個茶盞計算,直播成本也只有幾百塊錢,但這種‘極端’的視覺沖擊力卻可以吸引大量的網友關注。同時,主播在砸盞的時候,會不間斷地以超出市場價格的高價銷售一些同樣批量生產的日用瓷茶盞。行里的話叫‘拉拉扯扯’,即用小成本吸人眼球,用高價格去彌補砸盞的損失?!?/p>

  采訪中,一位省級工藝美術大師感慨地對記者說:“這種營銷套路一旦讓消費者對于建盞產生誤解,咱們辛辛苦苦復興的建盞燒制技藝與建盞文化就斷送了?!?/p>


消費日報網版權及免責聲明:
1. 凡本網注明“來源:消費日報網” 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消費日報網。如轉載,須注明“來源:消費日報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 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消費日報網)”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消費日報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消費日報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措施。
4. 消費日報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5. 基于技術和不可預見的原因而導致的服務中斷,或者因用戶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損失,消費日報網不負責任。
6.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
7. 聯系郵箱:xfrbw218@163.com  電話:010-67637706

標簽:
編輯: 張海垠
相關新聞
在线购彩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