亟需相關行業規范 推動市場良性發展
買了電影票后突然沒時間或不想看了;跑錯電影院,耽誤了觀影要重新買票;提前買好的票,當天卻遇到了急事兒無法觀影……不少消費者可能都有過這樣的經歷,購買了電影票后,臨時有事不得不取消觀影計劃,但想退票的時候卻發現,部分影票只能改簽,不能退款。
這樣的規則是否合理合法?算不算霸王條款?記者聯系了多位專家進行解答。
焦點
退改票相關問題輿情信息占比近55%
北京陽光消費大數據研究院監測數據顯示,從2022年1月1日至11月15日,全網共采集到352384條有關影票消費維權的輿情信息。其中有關退改票問題信息達193726條,占比為54.98%;價格問題信息達79185條,占比為22.47%;客服問題信息達54067條,占比為15.34%;其它信息為25406條,占比為7.21%。由此可見,退改票問題輿情信息占到一半多,備受輿論關注。
輿情信息最多的退改票問題,關鍵是對電影票退改規則的爭議。央視9月份報道了電影票“退改難”相關問題,隨后引發討論。部分消費者抱怨,電影票“只改不退”“不退不改”等規則不合理。消費者認為,在電影觀影購票過程中,影院和平臺應該更注重消費者的消費體驗。
有相關人士表示,“不退不改”“只改不退”等規則已涉嫌霸王條款,應該有相關部門制定統一的行業規范,促進電影票“退改簽”合理化,保護消費者權益。
部分平臺認為,電影票“退改簽”的決定權并不在售票平臺,而是在于售票影院如何決定,平臺方能做的,主要是在售票頁面顯著位置提醒用戶,該影院是否提供“退改簽”或者退票服務。
而影院方則表述,電影票無法“退改簽”也有自己的苦衷,電影票本身具有時效性和有限性的特征,臨時退票導致二次銷售成本增加,有些黃金場次的黃金觀影區域,甚至可能因為臨時退票而導致影票在開場前短時間內無法再次售賣。同時,正因為電影票時效性和有限性的特征,無理由退換也并不適用于電影票等文娛內容服務消費。
分析
是商業自由還是霸王條款?
那么電影票只改不退,到底是商業自由還是霸王條款?
輿論觀點認為,在電影票購票過程中,商家和消費者之間的關系其實是一種“合同”關系,只要商家明確展示了“退改簽”的相關規則,保障用戶享有知情權,并且“退改簽”規則中不含引導、欺詐或者歧視性的條款,也不存在限制消費者權益或加重其責任的情形,那么“合同”就是有效的,“合同”雙方自然應遵守合同條款履行彼此的責任。
在業內人士看來,“一方面,消費者支付電影票款,是希望電影能夠如期的上映并滿足自己的觀影需求,如果因不可抗力因素導致無法觀影,用一刀切式的“不退不改”規則將風險全部轉嫁到消費者身上,確實有違公平原則;但另一方面,影院和平臺提供的是一種有時效的和有限性的服務,如果因為消費者的自身原因錯過了服務時間,浪費了服務資源,退票或者改簽會使影院的隱性成本增加,也是不公平的?!?/p>
對此,安徽皖正律師事務所律師馬華平告訴記者,部分網絡購票平臺一刀切,規定不能退不能改,這是不符合法律規定的。
馬華平認為:“根據《民法典》,不能改簽不能退票的規定,屬于網絡購票平臺一方不合理地免除或者減輕其責任、加重對方責任、限制對方主要權利的條款,屬于無效的格式條款,也就是所謂的‘霸王條款’?!断M者權益保護法》也將此種格式條款認定為無效條款?!?/p>
提示
推動市場良性發展還需多方發力
“電影票‘退改簽’規則應充分考慮消費者的消費體驗?!瘪R華平認為,消費者購票之后,因為身體不適等原因無法前往觀看的,可以聯系平臺或者影劇院協商退款。
“首先可以去找售票商家協商退款,告知其真實情況。如果協商不成的話,可以向消費者協會或有關的行政主管部門去投訴,請他們調解。若不能解決,還可以申請仲裁,或到法院去起訴,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瘪R華平說。
相關人士也提醒購票用戶,在現有規則下,購買電影票之前還是要仔細了解影院和平臺的“退改簽”規則,然后再根據自己的選擇、興趣、需要,最終決定是否購買。同時,在票務“退改簽”問題上,期待相關部門、行業協會和經營者及時響應消費者的呼聲,制定出臺相關行業規范,明確電影票“退改簽”細則,推動觀影市場健康良性發展。
?。?strong>本報綜合報道)
消費日報網版權及免責聲明:
1. 凡本網注明“來源:消費日報網” 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消費日報網。如轉載,須注明“來源:消費日報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 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消費日報網)”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消費日報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消費日報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措施。
4. 消費日報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5. 基于技術和不可預見的原因而導致的服務中斷,或者因用戶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損失,消費日報網不負責任。
6.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
7. 聯系郵箱:xfrbw218@163.com  電話:010-67637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