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收費不得超過5000元
近日,教育部等十三部門印發《關于規范面向中小學生的非學科類校外培訓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對非學科類校外培訓治理作出系統部署?!兑庖姟诽岬?,要規范非學科類培訓日常運營。培訓機構不得一次性收取或以充值、次卡等形式變相收取時間跨度超過3個月或60課時的費用,且不得超過5000元。
規范教育培訓市場
保護家長和學生的利益
一段時間以來,“雙減”政策的貫徹實行,多地都停止了九大學科類培訓,而非學科類的興趣特長班,便開始風生水起。
一方面,不少家長為了培養孩子多種興趣、提升全面素質、增加升學競爭力,把之前用于學科類培訓的精力和財力轉向非學科類培訓。另一方面,非學科類培訓機構通過多種形式加強宣傳和招生,試圖填補學科類培訓留下的空白。
素履咨詢創始人郁苗表示,自“雙減”政策落實以來,中小學生課余時間增多,疊加體育、藝術成績在中考中占比提升,使得體育、藝術類的培訓逐漸開始產生了一些類似學科類培訓的效應。同時由于少兒編程、機器人、圍棋、國際象棋等素質培訓品類容易說服家長相信其“啟發邏輯思維”“啟發數理思維”的功能,進而在“雙減”之后成為熱門的素質賽道。
記者了解到,本次《意見》對于非學科類培訓的規范從培訓時間和培訓價格均提出明確標準?!兑庖姟窂娬{,要規范非學科類培訓日常運營。非學科類的培訓時間不得和當地中小學校教學時間相沖突,線下培訓結束時間不得晚于20:30,線上培訓不得晚于21:00。非學科類培訓機構要堅持公益屬性,實行明碼標價和信息公開。培訓收費實行指定銀行、專用賬戶、??罟芾?,不得使用培訓貸方式繳納培訓費用,鼓勵采取先提供培訓服務后收費方式運營。
事實上,嚴管學科類培訓絕不等于放縱非學科類培訓,如果不能規范運營,有序發展,那么曾經在學科類培訓領域出現過的亂象,在非學科類培訓中一樣會出現,甚至已經有很多苗頭出現。
此次《意見》的出臺恰恰是為了防止“素質學科化”的培訓市場現象,達到給學生和家長真正減負。郁苗表示:“十三部門對非學科類培訓的規范意見,與此前的學科類培訓基本一致,標準統一、便于管理,也有利于最大限度保護家長和學生的利益?!?/p>
體藝技培訓變功利性教育
《意見》切中“雙減”要害
記者了解到,非學科類培訓機構在對外招生時,最習慣的宣傳方式就是把非學科類培訓和學生升學掛鉤。非學科類培訓機構往往通過夸大機構的師資力量和培訓效果來吸引更多學生報名,并通過組織學生參加各種考試來收取相關費用。另外,一些機構還與各種大賽組委會合作,通過組織學生報名參賽從中獲益。為了鼓動學生考級、參賽,機構總是直接或間接地暗示考級證書和競賽結果會對學生升學有幫助。
《意見》明確,嚴格招生工作紀律,不得將非學科類校外培訓結果與大中小學招生入學掛鉤;面向中小學生的各類考級和競賽的等級、名次、證書等,除另有規定外,不得作為體育藝術科技特長測評、招生入學的依據。
有業內人士表示,斬斷非學科類培訓結果與大中小學招生入學之間的聯系,不僅有利于學生及家長回歸理性,不再把非學科類特長培訓當成學生入學路徑,還能給異常燥熱的非學科類培訓適時潑上一盆冷水。這是有效規范非學科類校外培訓活動的關鍵之招。
不得聘用在職在崗教師
教培人員需具備相關資質
對于非學科類培訓的師資力量,《意見》也有明確要求?!兑庖姟窂娬{,非學科類培訓的從業人員必須具備體育、文化藝術、科技等相應類別的職業(專業)能力資質。不得聘用中小學在職在崗教師,聘用外籍人員須符合國家有關規定。非學科類機構須依法取得有關主管部門的行政許可后,再依法進行法人登記。要對現有機構進行全面排查、對標整改。
《意見》如何解決非學科類培訓從業人員缺乏資質的問題?對此,教育部校外教育培訓監管司負責人表示,培訓機構的從業人員是否具有相應資質,是衡量一個機構是否正規的重要標準。教育部、人社部在2021年9月印發的《校外培訓機構從業人員管理辦法(試行)》中,即對非學科類培訓從業人員作出規定,要求必須具備相應的職業(專業)能力證明。
針對從業人員資質問題,《意見》除要求所聘從事培訓工作的人員必須具備體育、文化藝術、科技等相應類別的職業(專業)能力或具有相應類別的教師資格證外,還規定具體的職業(專業)能力資質標準可由省級以上主管部門明確,以便各部門、各省細化落實。
有業內人士也表示,結合目前市場的情況來看,中小培訓機構面臨的合規挑戰更大,因為他們在合規化過程中需要面臨重新招聘和培養部分新師資的情況,在此期間可能還會面臨部分學員的流失?!昂迷趶摹兑庖姟返骄唧w實施細則的產生與執行,中間有一個過渡期,機構可以通過《意見》確定的方向來逐步進行調整,這也是未來長久發展的必由之路?!?/p>
做好規范治理配套改革
滿足學生多樣化學習需求
在對非學科類培訓的師資、收費和培訓時間進行明文規定的同時,《意見》也提出要做好非學科類培訓規范治理的配套改革。強化學校教育主陣地作用,促進學生學習更好回歸校園。加強音樂、體育、美術等緊缺學科教師配備補充,開齊開足上好音體美課程;統籌利用科普、文化、體育等各方面社會資源,積極聘請退休教師、具備資質的社會專業人員或志愿者等參與支持學校課后服務工作,滿足學生多樣化學習需求。
記者注意到,目前市場上主流的非學科類培訓,包括傳統的音體美相關培訓和近年來比較火爆的少兒編程、機器人培訓等,均有以課外服務采購的方式進入到公立學校的“課后三點半”中。此次《意見》也明確提出,各地根據需求可以適當引進非學科類培訓機構參與學校課后服務,要堅持公益性原則,引進的培訓項目費用標準要明顯低于培訓機構在校外提供同質培訓服務的收費標準。
一位非學科類培訓的從業者向記者透露,下一步他們也將結合《意見》對進校服務的價格進行相應調整。隨著《意見》在各地的進一步落實,校外培訓的規范化運營也在穩步推進。
?。ū緢缶C合報道)
消費日報網版權及免責聲明:
1. 凡本網注明“來源:消費日報網” 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消費日報網。如轉載,須注明“來源:消費日報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 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消費日報網)”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消費日報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消費日報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措施。
4. 消費日報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5. 基于技術和不可預見的原因而導致的服務中斷,或者因用戶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損失,消費日報網不負責任。
6.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
7. 聯系郵箱:xfrbw218@163.com  電話:010-67637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