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日報訊 (實習記者 暴夢川 文/攝)國家衛生健康委、市場監管總局聯合發布的GB25192—2022《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再制干酪和干酪制品》(以下簡稱“新標準”)已經于2022年12月30日正式實施。依照新標準,添加50%以上干酪的產品應明確為再制干酪,干酪添加量僅在15%至50%的產品應明確為干酪制品,且產品包裝標簽應明確標注干酪使用比例,舊版包材可申請延期使用至2023年6月30日。記者近日走訪發現,市場上已經出現執行新標準的奶酪產品。
新標準明確區分“干酪制品”“再制干酪”
干酪,即大眾所熟知的奶酪;再制干酪則是以干酪為主要原料,經加熱、攪拌、乳化(干燥)等工藝制成的產品。與原《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再制干酪》(GB25192—2010)相比較,新標準最大的變化就是依據干酪含量比例,將產品細分為“再制干酪”和“干酪制品”。舊標準中規定,干酪的比例大于15%就可稱為再制干酪;而新標準中則明確僅添加15%至50%干酪的產品為干酪制品,添加50%以上干酪的產品為再制干酪。
記者梳理發現,對比舊標準,新標準中刪除了關于“乳化鹽”描述,增加了“干燥工藝”描述。而在技術要求方面,新標準調整了感官要求的描述用語,并刪除了理化指標與酵母的限量要求。
值得注意的是,新標準中對產品的標簽標識也提出了要求。新標準明確產品標簽應標識干酪使用比例,增加“再制干酪,也可稱為‘再制奶酪’;干酪制品,也可稱為‘奶酪制品’”的表述,以便于消費者選購再制干酪及干酪制品。同時,新標準明確提出應標識運輸和貯存溫度,以指導產品運輸過程要求及消費者購買后存放要求,保證食品安全。
廣東省食品安全保障促進會副會長朱丹蓬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新標準的實施提高了整個奶酪市場的準入門檻,對于整個奶酪市場的規范化、規?;?、專業化以及品牌化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奶酪產品尚處于“換裝”過渡期
新標準實施已超過半個月時間,市場情況究竟如何?記者近日走訪北京多家超市發現,目前市場上已經出現按照新標準要求標注的奶酪產品,但多數產品仍在沿用舊標準的標注,奶酪產品尚處于“換裝”過渡期。
在北京一家超市內記者發現,目前市場上采用舊包裝的奶酪棒、芝士片等產品仍然占據主流,即干酪含量大于15%,并標注“再制干酪”的產品。
不過記者注意到,一些奶酪棒產品在包裝上標注了干酪含量且干酪含量大于50%的字樣,例如伊利兒童奶酪棒在外包裝正面用較大的字體標注了“再制奶酪”“干酪含量≥51%”;妙可藍多的金裝奶酪棒在產品信息處標注了“干酪含量超50%”;妙飛0蔗糖奶酪棒標注了“干酪添加量≥55%”;百吉福成長奶酪杯則在不同口味的包裝上分別標注了“再制干酪”“奶酪制品”字樣。
值得一提的是,這些符合新標準標注要求的產品,生產日期均為2022年12月之后。超市的一位銷售人員告訴記者:“從去年12月份開始,符合新標準的奶酪產品在我們這里逐漸增多,許多產品為了顯示出是按照新標準生產的,在外包裝上都用較大的字體標注了出來,方便消費者選擇?!?/p>
2022年12月26日,市場監管總局發布《關于明確再制干酪和干酪制品生產許可有關事項的通知》指出,2022年12月30日前生產的再制干酪產品可銷售至保質期結束,舊版包裝材料可申請延期使用至2023年6月30日。
針對奶酪產品的這一變化,消費者又作何反應?多位消費者表示,在購買產品前,并未留意產品標準的變化?!皩Ξa品標注的變化我并沒有注意到,還是超市推銷員向我介紹產品時,才了解現在奶酪產品分為再制干酪和干酪制品?!币晃徽谫徺I奶酪棒產品的消費者告訴記者。
獨立乳業分析師宋亮表示,新標準的實施能夠幫助消費者更好地識別干酪制品和再制干酪,保障了消費者的權益。
促進行業有序競爭
近年來,奶酪成為整個乳行業發展最快的細分領域之一。Euromonitor數據顯示,2017—2021年,我國奶酪行業市場規模從49.92億元增長至122.7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達到25%。
此次新國標的實施對未來我國奶酪市場發展又將帶來哪些影響?
朱丹蓬認為,在消費升級的大背景下,我國奶酪市場在經歷三年的高速發展后,出現了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而新標準的實施提高了奶酪市場的準入門檻和市場集中度,規范了整個奶酪市場的發展,為行業健康發展提供了政策保障。
據了解,隨著奶酪市場的持續增長,各路品牌紛紛入局奶酪行業,致使行業競爭持續加劇。
宋亮認為,新標準除了規范奶酪產品的生產和銷售,提升消費者對奶酪的認識外,對規范市場競爭方面也起到了積極作用。
“隨著新國標的實施,奶酪產品將出現明顯的市場區分,企業可以根據不同標識生產不同品類的奶酪產品,促進行業有序競爭,防止‘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發生?!彼瘟帘硎?,新標準的實施在客觀上也將促進奶酪消費的增長。
消費日報網版權及免責聲明:
1. 凡本網注明“來源:消費日報網” 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消費日報網。如轉載,須注明“來源:消費日報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 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消費日報網)”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消費日報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消費日報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措施。
4. 消費日報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5. 基于技術和不可預見的原因而導致的服務中斷,或者因用戶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損失,消費日報網不負責任。
6.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
7. 聯系郵箱:xfrbw218@163.com  電話:010-67637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