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2023年確定為樂器行業“創新融合年”
本報訊 (記者 王薛淄)1月10日,樂器行業科技創新與產業發展大會通過“線上+線下”的方式成功舉辦,中國輕工業聯合會黨委副書記、中國樂器協會理事長王世成在題為《踔厲奮發 勇毅前行 持續推動樂器行業科技創新融合發展》的主旨講話中指出,中國樂器協會將2023年確定為樂器行業“創新融合年”,將按照“深入推進三個創新、深化統籌三個融合、持續擴大兩個比重”的總體思路推動工作。
對于“深入推進三個創新”,王世成從科技、人才、品牌創新三個方面提出“向科技要成果,讓成果見效益”。在科技創新上,2023年協會將組織攻關“行業卡脖子技術”清單,骨干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和電鳴行業要充當先行者,圍繞芯片研發、數字樂器研發、音樂云教育平臺研發等努力加大力度提高水平,圍繞科技研發、科技投入、數字轉型抓落實;在人才創新方面,協會將全面啟動職業技能標準的制定和教材、題庫的編寫工作,加速實施高技能人才的考評、鑒定、認證工作,著力推進高素質人才培養體系,弘揚創新精神和工匠精神,圍繞高標準、高技能、高素質,鞏固2022年“人才建設年”成果;在品牌創新上,通過強化自主品牌的創建、制修訂重點標準、全方位構建知識產權新模式,圍繞“三品戰略、標準研發、知識產權”等核心要素提檔升級,實現產品高端化、市場國際化及品牌提升與創新。
對于“深化統籌三個融合”,王世成表示將在產業鏈、產業集群、國內外融合三方面發力,為行業科技創新增添動能和活力。在產業鏈融合上,做好“產、展、銷、教、演、培”一體化融合聯動,如科技創新與產業發展大會提升創新意識、圍繞“兩翼和六輪”務實推動各項舉措落地見效,China Music展會平臺和全球首發新品的折子戲助力創新、疏通產銷通道,為企業多拿新品訂單服好務;在產業集群融合上,11個樂器相關產業集群在做好與地區性特色政策的融合同時,互相取長補短,在優強上下大功夫,為樂器產業發展發揮更大作用;在國內外市場融合上,協會將積極與全球20多個樂器以及音樂制品的同業組織強化溝通,深入研究“擴大中高端”和“市場平臺化”的趨勢,堅持“自主創新和合作引進”相結合等途徑,助力全行業深化內循環融合外循環,加速中高端和品牌塑造進程。
對于“持續擴大兩個比重”,王世成表示,市場回穩向上給樂器行業帶來了新的機遇,同樣也會衍生新的市場格局,協會將堅持擴大中高端產品比重,擴大音樂人口比重。在擴大中高端產品比重上,明確產品中高端化是根本,品質國際化是保障,通過多種途徑,加速中高端進程,同時通過對標國際高端產品和高端品牌,找準定位、努力趕超,最終實現高端化、高品質、高附加值、高市場覆蓋率“四高產品”國際化的新路子;在擴大音樂人口比重上,近年來,在多方努力下,我國音樂人口比重顯著提升,目前已從2010年的1億人增長到2022年的1.5億人以上,但潛在發展空間仍然巨大,協會將在推進擴大音樂人口的進程中不斷探索市場化的新策略,認真總結與天津成功合作的經驗,對品牌活動的知識產權、行業內外資源、合作平臺、成功案例進行整合,創造性地探討合作模式。
王世成表示,2022年作為樂器行業“人才建設年”,協會圍繞持續培育行業科技之星和大國工匠,組織高層次人才培訓、技能考評鑒定、專業技能大賽,推進創建“樂器工匠學院”、樂器學高峰論壇等項目。此外,2022年協會始終把科技創新放在重要位置,按照“兩翼發力、六輪驅動”整體思路,務實推動各項工作,科技創新綜合水平持續提高,中高端產品比重不斷提高,行業大項目投資增量整體提高,標準與專利研發能力日趨提高,數字技術應用與投資有序提高,專精特新創建大幅提高?!坝捎谌袠I科技創新和人才建設重點工作的務實推進,一定程度上緩解和對沖了經濟下行、成本高企、銷售不暢的制約和壓力?!?/p>
王世成表示,黨的二十大明確指出“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作為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協會將2023年確定為樂器行業“創新融合年”,全行業將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精神為統領,堅持中國式現代化發展道路,按照樂器行業“十四五”規劃總體要求,持續深化科技創新和人才建設工作,努力在“兩翼發力、六輪驅動”的具體實踐中實現新的突破。
消費日報網版權及免責聲明:
1. 凡本網注明“來源:消費日報網” 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消費日報網。如轉載,須注明“來源:消費日報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 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消費日報網)”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消費日報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消費日報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措施。
4. 消費日報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5. 基于技術和不可預見的原因而導致的服務中斷,或者因用戶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損失,消費日報網不負責任。
6.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
7. 聯系郵箱:xfrbw218@163.com  電話:010-67637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