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飾作為人們日常必須的消費品,不僅遮羞御寒,更承載著一個人、一個家庭乃至一個國家的記憶。70年來,服飾的變化講述著中國如何從百廢待興到蒸蒸日上。服飾的每一次變化,都代表著一次消費升級,代表著中國經濟的一次進步。
解放初期物資匱乏 款式單一憑票購買
解放初期,被認為是小資情調的旗袍和西裝逐漸被中山裝和列寧裝取代。
這一時期,服裝偏簡潔、樸實,以綠、藍、黑、灰為主。生于解放前、今年快80歲的合肥市民劉先生說:“新中國成立,對于我們這些人來說,那是大日子??!我們家兄弟姐妹大部分衣服都有補丁,混著穿。我父親有一件青色(黑色)的中山裝,我好像是十多歲吧,會悄悄拿來穿著,穿上特自豪那種!”
如果一個人能夠穿上一件中山裝或者列寧裝,絕對是大伙兒羨慕的對象。
對于當時的年輕人來說,有一個流行說法:“做套列寧裝,留著結婚穿?!?/p>
上世紀50年代,受“勞動最光榮”口號影響,大部分女學生穿布拉吉連衣裙,背帶式工裝褲,最時髦的打扮是藍色或者灰色工裝褲和白襯衫。
進入上世紀60年代,軍裝、解放鞋、雷鋒帽成為當時的標志。無論男女,藍、灰、綠為主色調,款式偏寬松肥大。軍裝更是風靡一時,擁有一套軍裝成為當時年輕人的夢想。
據將近80歲的劉先生回憶:“那時,我要是有一個雷鋒帽、解放鞋,用你們年輕人的話來說,我就要得意半天!”
時至今日,解放鞋在大多數農村還是很受歡迎。尤其是老一輩人,外出勞作,穿一雙價格便宜又結實的解放鞋,實用得很。據老一輩講述,那時在供銷社買一雙水陸通用的解放鞋需要5—10元錢?,F如今,大多數解放鞋也都在30元以下,很多只要十幾元。
當時做衣服的面料多為機織的“洋布”、粗棉布、麻布。1954年,實行棉布統購統銷,做衣服憑布票賣布,最多是一丈三尺六寸。布票的單位有:1寸、2寸、半尺、2尺、5尺、10尺等。
上世紀60年代,布票限量普遍減少一半以下。劉先生搖著腦袋唱了一首童謠:“高個子窮,矮個子富,一年少穿五尺布?!碑敃r布票少,大多數人一年只做一件衣服?!靶氯?,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币路a得猶如地圖。
回憶這些歷史,無不在警示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有多來之不易。
改革開放新時代 自由市場初打開
到上世紀70年代初期和中期,最流行的依舊是草綠色軍裝。不過,服飾的堅冰逐漸消融,人們對于美的追求逐漸釋放,不在滿足單一的服飾,服裝也逐漸絢麗多彩起來。
成長于上世紀70年代的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的確良”,引領了當時鮮亮、挺闊的服裝風潮。這種“不用從地里長出來的布”結束了中國人“大改小、舊翻新,補丁摞補丁”穿衣日子。
此外,隨著我國棉花產量的增多,紡織工藝的提高,紡織品已經能滿足老百姓的需求。據了解,自1982年開始,部分紡織品已經免收布票。
1983年9月26日,北京日報印發《還有使用布票的必要嗎?》內參。據資料顯示,商業部通告稱,從1983年12月1日起,對市場銷售的棉布和絮棉臨時免收布票和絮棉票,1984年不發布票和絮棉票,通行了30年的布票就此廢止。
紡織品價格也大幅降低,以往高昂的“的確良”變得經濟又實惠,風行一時。此后,隨著棉紡織品、化纖織品種類增多,“的確良”不吸汗、不透氣成為缺點,不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除了款式,開始注重舒適度。純棉、牛津紡、絨布格襯衫開始流行。
改革開放,使得在國際上十分流行的牛仔褲進入中國市場,由此掀起了一股喇叭風。喇叭褲無論男女,人手一條。此外還有健美褲、迷你裙、蘿卜褲、松糕鞋。自由市場的開啟,促進了服飾集進一步自由化、個性化。引領時尚的不再是政治因素,更多的是市場、明星。
像這種身著喇叭褲的照片,幾乎每一個70、80后都有一張。除了喇叭褲,對于女性來說,服飾則更加多變。
70后張女生說:“90年代,我們都還是小年輕,愛美的小姑娘都喜歡買一條小短裙,走在大街上,回頭率超高的!大家也沒那么保守了!”90年代中期,日本卡通文化在中國流行開來,其代表服飾迷你裙進入中國市場,成為年輕人追捧的對象。
此時,人們除了注重款式和舒適度外,對品牌也逐漸關注。在市場經濟的驅動下,大批國產服裝品牌誕生的同時,海外品牌開始進入中國內地。耳熟能詳的“美特斯邦威”“森馬”“以純”等深受年輕人歡迎。21世紀初期及以前,商場,各類大小攤點,成為人們購買衣服的主要渠道。
自從2001年12月11日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服飾行業對外更加開發,國際大牌入駐內陸,國人消費能力在國際上備受矚目。國人服飾深受流行文化影響的同時,也更個性化、多元化。購買渠道和支付方式因為互聯網的發展,發生巨變,消費者也更加注重消費體驗。
網購新時代 服飾消費渠道改變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網絡購物成為中國人購買服飾的重要渠道??钍揭哺佣鄻?,支付方式也由現金轉向支付寶、微信等移動支付渠道。年僅25歲的姚女士表示:“現在我對于服飾的要求大多是:好看、舒服,90%以上的衣服、鞋子都是網上購買?!?/p>
衣服是一個人的體面,服飾變遷是中國人消費方式的變遷,訴說著中國經濟發展的軌跡。
新中國成立70年以來,人們由被動的僅憑布票購買衣服,由一年僅添一件衣服、“縫縫補補又一年”到隨時隨地添新衣,由零錢現金支付到網絡購買移動支付,國人服飾消費的每一次升級,無不在講述中國由一窮二白、自產自銷再到走出國門、創新創造的奮斗史。 (蘇曉雪)
消費日報網版權及免責聲明:
1. 凡本網注明“來源:消費日報網” 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消費日報網。如轉載,須注明“來源:消費日報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 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消費日報網)”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消費日報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消費日報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措施。
4. 消費日報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5. 基于技術和不可預見的原因而導致的服務中斷,或者因用戶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損失,消費日報網不負責任。
6.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
7. 聯系郵箱:xfrbw218@163.com  電話:010-67637706